采购成本降低的策略与方法

[复制链接]
查看1104 | 回复0 | 2007-10-27 08:12:0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采购成本降低受到重视的原因


由此可见,企业在面临国际间日益激烈的竞争,産品生産周期逐渐地缩短,消费者的産品需求多样化,以及産品技术层次不断提升的压低下,如无法有效的开源,节流则成爲企业因应变局的有效方法之一。尤其在采购占平均销售金额比重逐渐增加的趋势下,降低采购成本,则是采购人员提供企业附加值最直接的方式。
降低采购成本的十大手法

    Value Analysis(价值分析,VA)
    Value Engineering(价值工程,VE):针对産品或服务的功能加以研究,以最低的生命周期成本,透过剔除、简化、变更、替代等方法,来达成降低成本的目的。价值分析是使用於新産品工程设计阶段。而价值工程则是针对现有産品的功能/成本,做系统化的研究与分析,但现今价值分析与价值工程已被视爲同一概念使用。
    Negotiation(谈判):谈判是买卖双方爲了各自目标,达成彼此认同的协定过程,这也是采购人员应具备的最基本能力。谈判并不只限於价格方面,也适用於某些特定需求时,使用谈判的方式,通常所能期望达到价格降低的幅度约爲3~5%。如果希望达成更大的降幅,则需运用价格/成本分析,价值分析与价值工程(VA/VE)等手法。
    Target Costing(目标成本法):管理学大师彼得 杜拉克(Peter F.Drucker)在企业的五大致命过失(Five deadly business sins)一文中提到,企业的第三个致命过失是,定价受成本的驱动(cost-driven pricing)。大多数美国公司,以及几乎所有的欧洲公司,都是以成本加上利润率来制定産品的价格。然而,他们刚把産品推向市场,便不得不开始削减价格,重新设计那些花费太大的産品,并承担损失,而且,他们常常因爲价格不正确,而不得不放弃一种很好的産品。産品的研发应以市场乐意支付的价格爲前提,因此必须假设竞争者産品的上市价,然後再来制定公司産品的价格。由於定价受成本驱动的旧思考模式,使得美国民生电子业不复存在:另外,丰田和日産把德国的豪华型轿车挤出了美国市场,便是采用价格引导成本(price-driven costing)的结果。
    Early Supplier Involvement(早期供应商叁与,ESI):这是在産品设计初期,选择让具有移伴关系的供应商叁与新産品开发小组。经由早期供应商叁与的方式,新産品开发小组对供应商提出性能规格(Performance Specification)的要求,借助供应商的专业知识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。
    Leveraging Purchases(杠杆采购):各事业单位,或不同部门的需求量,以集中扩大采购量,而增加议价空间的方式爲之。避免各自采购,造成组织内不同事业单位,向同一个供应商采购相同零件,却价格不同,但彼此并不知的情形,平白丧失节省采购成本的机会。
    Consortium Purchasing(联合采购):主要发生于非营利事业的采购,如医院、学校等,经由统合各不同采购组织的需求量,以获得较好的数量折扣价格。这也被应用於一般商业活动之中,应运而起的新兴行业有第三者采购(Third-party Purchasing),专门替那些MRO需求量不大的企业单位服务。
    Design for Purchase(爲便利采购而设计,DFP):自制与外购(make or buy)的策略,在産品的设计阶段,利用协力厂的标准制程与技术,以及使用工业标准零件,方便原物料取得的便利性,如此一来,不仅大大减少了自制所需的技术支援,同时也降低了生産所需的成本。
Cost and Price Analysis(价格与成本分析):这是专业采购的基本工具,了解成本结构的基本要素,对采购者是非常重要的,如果采购不了解所买物品的成本结构,就不能算是了解所买的物品是否爲公平合理的价格,同时也会失去许多降低采购成本的机会。
    Standardization(标准化):实施规格的标准化,爲不同的産品专案、夹治具或零件使用共通的设计/规格,或降低订制专案的数目,以规模经济量,达到降低制造成本的目的。但这只是标准化的其中一环,组织应扩大标准化的范围至作业程式,及制程上,以获得更大的效益。
影响采购成本策略的因素
    以上的成本降低手法,你应该如何选择适合的,在拟定采购策略的时候,应同时考虑下列几项采购相关的情况。
l 所采购産品或服务的型态。
l 産品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。
l 年需求量与年采购总金额。
l 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。

    首先,所采购産品或服务的型态,是属於一次性的采购,或者是持续性的采购。这应是采购最基本的认知,如果采购的型态有所转变,策略也必须跟着作调整,持续性采购对成本分析的要求远高於一次性采购,但一次性采购的金额如果相当庞大,也不可忽视其成本节省的效能。
接下来,年需求量与年采购总金额各爲多少,这关系到在与供应商议价时,是否能得到较好的议价优势。但采购量又与産品所在其生命周期(Product Life Cycle)所处的阶段有直接的关系,産品由导入期、成长期到成熟期的过程中,采购量会逐渐放大,直到衰退期出现,采购量才会逐渐缩小。以3C産业爲例,非常明显的,産品生命周期有逐渐缩短的趋势。
    最後,则是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,从卖方、传统的供应商、认可的供应商,到与供应商维持移伴关系,进而结爲策略联盟,对成本资料的分享方式也不同。如果与供应商的关系普通,一般而言,是比较不容易得到详细的成本机构资料,只有与供应商维持较密切的关系,彼此互信合作时,才有办法做到。

   降低采购成本的策略-依産品生命周期来订定
    采购专案在其産品生命周期的过程中,可以分爲下四个时期,各有其适用的手法。
    导入期(Emergence):新技术的制样,或産品开发阶段。供应商早期叁与、价值分析、目标成本法以及爲便利采购而设计都是可以利用的手法。
    成长期(Growth):新技术正式産品化量産上市,且産品被市场广泛接受。采购可以利用需求量大幅成长的优势,进行杠杆采购获得成效。
    成熟期(Maturity):生産或技术达到稳定的阶段,産品已稳定的供应到市场上。价值工程、标准化的动作可以更进一步地找出不必要的成本,并做到节省成本的目的。
    衰退期(Decline):産品或技术即将过时(obsolescence)或将衰退,并有替代産品出现,因爲需求量已在缩减之中,此时再大张旗鼓降低采购成本已无多大意义。

降低采购成本的策略-依采购特性及于供应商之关系来订定采购的特性
LeveragePurchase横杆采购     StrategicPurchse策略性采购
Low-ImpactPurchas影响性较小的采购     CriticalPurchas重要计划的采购
常态性
一次性

与供应商的关系
   影响性较小的采购(Low-Impact Purchase):影响性较小的采购部分,其金额虽然不高,但是,也必须确认所取得的价格与一般市售价格比较,是属於公平合理的价格,采购人员切记,勿让花费在价格分析上的成本高於采购的实际金额。
策略:
l采用快速、低成本的价格分析(Price Analysis)方法。
l比较分析各供应商报价。
l比较目录或市场价格。
l比较过去的采购价格记录。
l比较类似産品采购的价格。

   杠杆采购(Leverage Purchase):杠杆采购指的是长期持续性的随机采购,但却不愿意与供应商维持比较密切的合作关系,这可能是对价格的波动特别敏感,或是産品上市的寿命非常短所导致,使得采购不得不随时寻找价格最低的供应商以兹因应。因此,采购人员需要花费较多时间来进行价格上的分析。
[策略]
l采用价格分析并以成本分析爲辅助工具。
l价值分析(Value Analysis)
l分析供应商提供的成本结构。
l进行成本估算(Cost Estimates)
l计算整体拥有成本(TCO)。
   

Critical Purchase):重要计划的采购包括一次性,或非经常性的花费,通常其采购金额都相当大,如主要机器设备、资讯系统、或厂房设施等。
[策略]
l采用成本分析爲主要方法。
l计算整体拥有成本
l分析整个供应链的成本结构。
如果重要计划的采购案一旦变成重复性的例行采购,则必须考虑使用策略性采购中所提的方法。


Strategic Purchase):策略性采购代表非常重要的持续性采购案,采购人员较希望与供应商建立长期,或许联盟性质的关系。公司应该花较多时间在成本与价格分析上,这是因爲所收到的效益会比较大。
[策略]
l采用成本分析爲主要方法。
l分析供应商移伴的详细成本资料(Open books),并找出可能改善的部分。
l计算整体拥有成本(TCO)。
l分析整个供应链的成本结构。
l使用目标成本法(Target Costing)。
l让采购或/及供应商早期叁与新産品开发(EPI/ESI)。

结语:
由於实际采购情况的区分并不是如表所示那麽明确,采购人员通常需要使用一种以上的手法,经由组合使用来达到成本降低的目的。本文中的策略模式,可以提供采购人员在思考设定成本降低方案时,一个不错的叁考资
料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